

玉雕大師董金良
中國一級高級技師
四會市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
四會市玉石協會常務理事
董金良,1979年出生,福建莆田市人。
莆田是“中國木雕之城”莆田,雕刻藝術氛圍深厚,董金良自幼受家鄉父輩們的熏陶,在繪畫美術方面表現出良好的天資和領悟力。
少年時期就開始學藝,師從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方文桃先生,得其真傳。
2002年,來到廣東四會,從事玉雕行業。
結合木雕扎實的基本功,博采眾長,用心鉆研,終于創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作品多次榮獲省級、國家級大獎,深受多位國家級、省級大師的好評與厚愛。
作品查驗頁面:http://www.mekiosks.com/zuopin.asp?DashiId=65
歡迎關注中國玉雕大師網編輯部微信
近些年來,董金良大師創作出一系列優秀玉雕作品,這些作品獲得多個國家及省市的獎項,引起玉雕行業專業學者、玉雕大師和玉雕從業者的關注。
對于玉雕創作,董金良始終堅持嚴謹、認真和創新的理念,這使得他的玉雕作品在傳承傳統玉雕精華的同時,更具有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。
榮譽對于很多玉雕大師來說,都具有誘惑力,但董金良認為,只有腳踏實地去努力付出,才會收獲屬于自己的真正榮譽。而得到喜歡自己作品的收藏愛好者的褒獎,對于他來說是最高榮譽!
發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,是中國文化有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主要特點。
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華的結晶,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。
取之于自然,琢磨于帝王宮苑的玉器,被人們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物,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的重要構成部分。
可以說,玉的文化主要還是在玉雕工藝上才會得以體現。
古人說,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任何一塊好的玉石,只有經過人工雕琢,才能賦予其新的價值和魅力。
作為玉雕大師,我們既要應該繼承傳統,還要不斷開拓創新,只有這樣,中國玉文化才會得以良性發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