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2/25 玉雕大師藝術網 作者:張文泉
中華玉文化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,并綿延至今。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,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宗教象征意義。
取之于自然,琢磨于帝王宮苑的玉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“禮制”的重要構成部分。同時,玉也具有了宗教意義。
而由于玉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,比做“君子”應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頌,更是中國民族的偉大創造。因此,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體現,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物質根基。
我們的先民從各種石頭中篩選出來的“石之美者”,具有溫潤瑩澤、縝密堅韌的美感和實用功能,這些“美石”被認為是“寶玉”和“真玉”。
中國是愛玉之國、崇玉之邦,歷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體現出真玉、非真玉的界定。
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,它似一顆明珠,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放射出燦爛的光輝,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。
玉與中國文明的關系淵源深遠?脊艑W者最新研究考證并提出了中國在石器、青銅器和鐵器時代之間存在著一個玉器時代,是中國文明的起源時代。
早在新石器時代,我們的先民們就發現了玉,并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外運送和交流,形成了我國最古老的玉運輸通道“玉石之路”,即是后來的“絲綢之路”的前身?梢哉f,玉在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,是中國各民族友誼的象征物和歷史的鑒證。
從殷商開始,玉器工藝美術新時代登上了華夏民族的玉壇,出現了稱譽世界的“東方藝術”,從而形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玉器史,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時,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。
筆者張文泉踏入玉石雕行業近三十余載,親手所觸摸過的玉石不計其數,幾乎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,拜訪名師無數,并創立吉派國際藝術。我對中華玉文化的熱愛視同第二生命,這里特以《神州玉石賦》抒懷:
壯哉山河 四海輝煌
東海之濱 水晶獨強
作者簡介:
張文泉,又名張文權,朝鮮族,號一文玩徒。1968年生于吉林延邊。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云,現為玉雕藝術家、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、國家一級雕刻師、輕工行業全國勞動模范、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,曾進修于中央美院、擅長雕塑、雕刻。
除此之外,張文泉還擔任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《藝苑國粹》叢書編委會總編;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《文化藝術》編輯部主任;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《工藝美術》編輯部主任;京津冀百村萬戶文化藝術扶貧項目總指揮;京津冀吉派國際藝術家部落總指揮;京西九龍玉首席研發人;中國吉派玉雕創始人。
歡迎關注玉雕大師藝術網編輯部微信
編輯:張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與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