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物鑒定這一行當,除了經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之外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見多識廣。如果就這一點來說,身為末代皇帝的溥儀肯定是要優于一些老專家的,畢竟我們所謂的文物,就是人家的日常用品。
1、一個故事
說溥儀鑒定水平高的人,一定是聽了關于他與國學大師王國維的這個梗。眾所周知,王國維被譽為最后的國學大師,除了文學方面,王國維也多有涉獵,尤其是這些文人,對于古董字畫更是喜歡。王國維也不例外,閑著的時候就喜歡去一些地方收集一些古董,拿回來鑒賞。溥儀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也多次說起這些事情,而其中還記載了當時王國維請溥儀鑒定古董的事情。
1925年,王國維被聘請為清華研究院的教師,就請溥儀前來敘舊吃飯。吃飯的時候,兩人再一次聊起了古董。雖然溥儀不喜歡這些東西,但是卻有一個喜歡收藏的老祖宗乾隆皇帝。所以,溥儀對于古董這些東西也有一些了解。那次,王國維就拿出了之前搜集的兩件古董請溥儀去鑒定。
溥儀拿起古董一看,就告訴王國維說這是假的。王國維心中顯然不是很相信,畢竟自己也懂得一些古董鑒定,這兩件東西自己看了很久,溥儀只看了一眼就告訴他是假的,這怎么可能呢?抱著懷疑的態度,王國維又拿出了幾件古董字畫,請溥儀幫忙看一看。溥儀又從中挑出了幾件贗品。
一段時間后,王國維再次邀請溥儀到自己的家中做客。王國維在不經意間聊起此事,想請教溥儀,這幾件東西假在哪里。溥儀微笑的說道:“我不懂什么古玩學,更斷不出真假,我只是覺得那幾件東西,看著、摸著的感覺,和我家里的東西不太一樣!
所以,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,真的東西把玩久了,假的東西暴露在眼前就和黑夜中亮起一個大燈泡一樣明顯。
2、溥儀水平
那么,作為末代皇帝的溥儀有沒有系統地學習文物鑒定相關知識呢?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在1922年11月時,溥儀開始大量地調閱清宮舊藏,并學習鑒賞和研究古文字畫或者一些古董。這種鑒賞習慣一直持續到他離開紫禁城。后來,溥儀也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資料專員,這也算是國家對于他能力的一種肯定。
但是,這還遠遠達不到鑒定文物的專家程度。畢竟,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文物鑒定專家,既需要古董鑒定專業的技術知識,也需要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,有時還需要學會利用現代科學手段。比如,利用碳十四的方法來測定年份,而這些方面可能都是溥儀所缺乏的。
歡迎關注玉雕大師藝術網編輯部微信
編輯:張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與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下一篇:玉雕名詞釋義:什么是乾隆工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