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1/6 玉雕大師藝術網
菩薩是“菩提薩埵”的簡稱,被譯為:道眾生、覺有情、大覺有情、道心眾生,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、求道之大心人。
佛教里的四大菩薩,象征著人們理想的四種人格,即:愿、行、智、悲。
象征著愿的是地藏王菩薩;象征著行的是普賢菩薩;象征著智的是文殊菩薩;象征著悲的是觀世音菩薩。下面就帶大家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四位菩薩。
一:文殊菩薩
文殊菩薩象征著智,也就是智慧和聰明的代表。
文殊菩薩又稱為文殊師利、曼殊室利、法王子。文殊和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侍從,世稱“華嚴三圣”。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的五臺山,文殊菩薩也叫做大智菩薩。
蘇小寶作品《文殊菩薩》
文殊菩薩的坐騎為青獅。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都是手持慧劍,騎乘青獅,比喻為用智慧的利劍斬斷煩惱,用青獅的吼叫來震懾魔怨。
林國揚作品《智慧至尊-文殊菩薩》
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側脅侍,駕青獅立于左側,而右側的則是乘白象的普賢菩薩。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首,因為文殊菩薩是佛教智慧的象征。
方國勇作品《文殊菩薩》
文殊菩薩又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,是一切菩薩智慧的老師。
二:普賢菩薩
普賢菩薩象征著行,普賢菩薩又被稱作三曼多跋陀羅,其意思是具足無量行愿,示現于一切諸佛剎土。
萬玉山作品《普賢菩薩》
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的峨眉山,普賢菩薩也叫做大行菩薩。
宋雄先作品《普賢菩薩》
普賢菩薩代表的是一切諸佛的理德和定德,與文殊菩薩的智德和證德相對。普賢菩薩的坐騎為靈牙仙的六牙白象,與騎乘青獅的文殊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。
付豐岐作品《普賢菩薩》
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代表愿行殷深,辛勤不倦;而白象的六牙代表六波羅蜜一一布施、持戒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、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,用來代表威靈,象征“愿行廣大,功德圓滿”。
三:觀世音菩薩
觀世音菩薩代表著大慈大悲,所有又被叫做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。
王覺作品《觀音》
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顯現、拔出一切有情苦難為本愿,循聲救苦,不稍停息。觀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上的上首菩薩,其道場在浙江的普陀山。
段艷巡作品《觀世音菩薩》
觀音菩薩雖早已成就佛號“正法明如來”,但是為了普度眾生,觀音菩薩以倒駕慈航,示現菩薩之身。
劉凌峰作品《觀音菩薩》
觀音菩薩的坐騎為金光仙的金毛犼。金毛犼俗稱為望天犼、朝天犼,傳聞是龍王的兒子,有守望的習慣,金毛犼因對天咆哮,被視為上傳天意,下達民情。
四:地藏菩薩
地藏菩薩是大愿的象征,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地藏王菩薩。因其有著“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”的愿望,所以又被教徒稱之為大愿地藏王菩薩,其道場在安徽的九華山。
趙新生作品《地藏王菩薩》
而關于地藏王菩薩名號的由來,在《地藏王菩薩十輪經》中有記載“安忍不動如大地,靜慮思密知秘藏”,所以其名號為“地藏”。
常朋作品《地藏王菩薩》
地藏王菩薩的坐騎為形似獅子的“諦聽”,諦聽又叫獨角獸,是九華山的鎮山之寶。后來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,因其能知道佛理,通人性,辟邪,成為吉祥的象征,是通過佛教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的一個圖騰。傳聞諦聽非常的兇猛,似狗,食人,聽說蛟龍都不是諦聽的對手。(作者:小錢帶你游四方)
歡迎關注玉雕大師藝術網編輯部微信
編輯:張雨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文字與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上一篇:本命佛(生肖守護神)的由來
下一篇:金沙玉器將古蜀玉器推向又一個高峰
